编者按 近日,习在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线年,习在福建工作17年多的时间里,曾于1989年7月19日、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聆听着的重要讲话,让我们一起重温“三进下党”的足迹。
下党1988年建乡,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曾是福建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的“五无乡”。习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于1989年7月19日、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2019年8月4日,习回信勉励下党乡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党几十年来牢记嘱托、不懈奋斗,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三进下党”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由点及面、由远及近彰显出强大实践伟力。习“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性精神,“三进下党”生动实践蕴含的重要思想精髓,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调研开路、实干开局,亲自推动形成了“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下党调研工作是其中一个缩影,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堂走群众路线、下基层、摸实情、聚群力、谋思路、出对策、真抓实干服务“三农”的生动教育课程。
“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工作精神。1989年7月19日,习第一次进下党,下党刚刚建乡还未修通公路,炎炎夏日步行7.5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方才到达,深入农村关心农民基本生活情况,不畏路途艰辛,实地考察即将修建的山间通乡公路,全面摸清下党发展实情。7天后,为查看洪水灾情,习第二次进下党,在被洪水冲毁的路上冒雨步行3公里亲身进入受灾现场。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带队调研下屏峰村灾后重建情况,不顾个人安危沿着用木板搭设的临时桥面走过石拱桥,沿河视察灾后修缮起来的防洪堤工程。每一次调研,习都怀揣着对老百姓的深切关怀、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不畏苦难,躬身力行了解实情、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的工作模式。第一次进下党,习召集18个地直部门的干部和对应县直单位的干部现场办公,要求对下党的发展建设要优先考虑,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各部门的负责人或者代表当场表态支持下党建设的资金,最终为下党筹集72万元资金解决生产生活用电和交通问题。第三次进下党,习带领省交通厅、财政厅、老区办、扶贫办等多部门负责人调研,为下党协调筹集发展资金100多万元,推动交通厅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下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正是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的工作模式,为下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
“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真抓实干、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习第一次到下党之后立即在寿宁县城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寿宁、下党的建设工作现场研究、现场拍板。第二次进下党,习看到村民灾后遭受的损失和痛苦,当场就决定从宁德财政经费中拨款用于救灾,并单独拿出15万元用于公路、防洪堤坝的修复和学校修缮,以解决村民们眼前的紧迫问题。第三次进下党,下党乡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建跨省公路立项的报告,习立即对此进行研究论证,认为这条公路对下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就把报告签了,并立刻推动省交通厅着手开展工作。“三进下党”现场研究、现场办公、现场拍板,体现了提高办事效率、狠抓责任落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为民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
“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抓住关键、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习第一次进下党,深刻剖析下党一穷二白窘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正是由于交通落后才导致下党引资困难、发展滞后,进而造成文化教育落后、人才流失、财政拮据,带来经济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习强调,只有突破客观交通条件制约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要率先解决通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这三大问题,要集中精力搞好电力和公路,要求下党近两年不再上报其他项目。第三次进下党时,下党已建好通乡公路、水电站和办公场所,乡村建设逐渐完善,乡村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下党在商品观念、发展手段、生产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习前瞻指引下党发展,强调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下党紧抓市场经济发展机遇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第一次进下党,当地干部群众就如何通电产生了争议,习认为从邻近乡架线拉线通电的方式虽然见效快,但会给当地带来沉重的电费负担,继而当场拍板提出了一个更为长远且贴合当地实际的方案,即决定支持下党40万元用于开发水利资源建设水电站,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问题。第三次进下党,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当地干部,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这种立足实际、长远谋划、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为下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接续推动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指引。
“三进下党”生动实践所体现的关于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指引着下党、宁德乃至福建全省上下“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以身作则带领各级党政干部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习第一次调研下党时明确要求,以后各个部门都要到贫困地方去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下党牢记嘱托要求,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四下基层、四进家门、三联到户”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精准捕捉群众的真实需求与期盼,实现“联络感情到户、联防平安到户、连接政策到户”。
福建持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贯穿决策链条全过程。为推动扎根服务农村,截至2023年末,福建累计选派2.14万名驻村到乡村基层任职,7.9万人次科技特派员投身“三农”工作。
习第一次调研下党,当场协调筹集建设资金用于修公路、建电站,两年后下党第一条进乡公路建成通车,250千瓦水电站建成通电。此后,下党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通村公路、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升级,逐步建起卫生院、中小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习在宁德工作期间敏锐地意识到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闽东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提出要首抓电力和交通建设,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基础、创条件。宁德持续推进优化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交通建设为例,深入实施路网提档升级项目,截至2023年末,宁德农村公路管养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客运线路及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5个100%”。
2023年8月4日,福建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出闽通道及寿宁至浙江交通距离。下党乡成为对接浙江的“桥头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习在福建省里工作期间,推动全省投入“五通”(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超4.6亿元,两年内基本解决老区和少数民族行政村“五通”问题。在此基础上,福建接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截至2023年末,建设农村安全生态水系297公里,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6%,建制村5G网络覆盖率提高至8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5%,达到国家村级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卫生室超万个,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74.2%。
习在下党调研期间,为下党指出“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下党充分发挥适宜高山茶生长的生态气候优势,将茶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建立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建共享模式,打造“下乡的味道”扶贫公共品牌。截至2024年6月,下党共有定制茶园1000亩,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此外,下党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6—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发展思路。宁德大念“山海经”大抓“山海田”,打造出了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福安葡萄、柘荣太子参、寿宁高山茶等优势产品。2023年,宁德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域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规模突破230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18.28亿元。宁德三都澳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海上养殖基地,中国人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
习在福建省里工作期间,亲自主持制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强调农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推动茶叶、水产、花卉苗木、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福建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不断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末,福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强镇8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970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万亿元。
习第一次到下党调研,察觉到彼时的下党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提出推进扶贫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下党铭记“扶贫先要扶志”的嘱托,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点带面逐步转变原有的社会风气。下党传承“三进下党”感人故事,精心打造“下党·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先后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难忘下党”主题馆、“滴水穿石”主题公园等,全方位弘扬正能量,潜移默化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提出“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宁德以此作为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内容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23年末,宁德共培育了10条乡村振兴文化带、120个乡村文化示范村、1237支乡村文化队伍、10399名乡村文化骨干。
习在福建省里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进“农家书屋”工程等。此后,福建广泛开展“文明村镇”评选,树立先进典型,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村镇管理和考核;通过村规民约和乡贤文化的弘扬,建立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完善“农家书屋”、村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等文化设施,不断深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习第一次到下党,针对下党刚刚建乡,各种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提出要抓好党建工作,班子要团结,加强战斗力。下党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推选致富能人进入“两委”班子,使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标兵;动员乡贤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以产业链为基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级党校,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训,培养实用技能人才。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强调抓党建促脱贫。宁德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强作用,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2004—2018年,宁德扶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5000多个;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建立产业党支部425个,辐射带动3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300多对,不断健全挂钩贫困户、就业培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在福建省里工作期间,习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福建持续做好党建工作,推动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复制永安市创立的“168”党建工作模式,促进福建全省农村党建工作迈向新高度。为推动不同农村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互通共享,2017年以来,福建开始探索“跨村联建”机制,创新以强村带弱村党组织联合组织模式,为合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进下党”生动实践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历久弥新、常学常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更好指引推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习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三进下党”察民情、解民困,办的就是为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攻坚、致富发展的实事好事,深入民心、深得民心。这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三进下党”深入了解当时下党作为省级特困乡的真实情况,访贫问苦,倾听民声,现场办公,群策群力补短板、谋发展。这深刻启示我们,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要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里、坐到老百姓身边摸清实情、了解民意,切实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求真务实是中国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习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三进下党”目的就是要研究解决下党的实际困难问题,现场办公、立马就办,提出加强资金支持、启动项目建设的具体办法,明确责任单位推进落实,切实为下党解决难题出实招、做实事。这深刻启示我们,推动工作一定要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不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花架子”,切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完善“造血”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在宁德工作期间,习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在脱贫攻坚期间,习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下党通过“扶志”“扶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选致富能人进入“两委”班子,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提出“定制茶园”经营思路,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方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壮大,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动力。这深刻启示我们,谋发展既要抓住政策机会借力发展,但关键更要靠自身,勇于改革创新,立足地方实际发挥优势,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强调,“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下党经过30多年不懈奋斗,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下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52元,是1988年刚建乡时的145倍。下党成为我国反贫困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典范,靠的是一以贯之遵照习“三进下党”确定的发展思路一茬接着一茬干,从补短板、到谋发展、再到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这深刻启示我们,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干在当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