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尽管是正在这条家当链条中

  

但尽管是正在这条家当链条中

  在日本,漫画实现商品化已经有400年,但直到2004年,《动漫创意产业论》的作者中野晴行才小心翼翼地提出:“是否我们能将动漫视作为‘产业’?”

  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曾公布过一组有趣的数字:在日本,平均每个月要新出版820本漫画单行本,如果要把800多本书全部看完,平均每天要看27本,也就说,除去你睡觉的时间,你得什么事情也不做,只是不停地翻看;在刊载漫画的杂志每月出版281种,如果不是超级的漫画迷,你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将这些杂志全部看完。

  请注意,这只是2002年有关日本漫画的一组数据。谁也无法否认,日本早已是地地道道的漫画大国。

  日本人一直认为,他们的漫画历史有10000年,漫画实现商品化历史有400年,而漫画形成产业化的历史有40多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办了日本第一家电视动画制作室,将《铁臂阿童木》搬上荧幕。这本播放四年之久的动画片一直保持极高的收视率。为了动画制作室获得稳定收入,手冢治虫开始将铁臂阿童木彻底商品化,阿童木浴巾、阿童木声带、阿童木挂钟……大街小巷充斥着阿童木式的商品。电视让漫画的影响力扩大,动漫又让漫画成为畅销商品,这一阶段被日本动漫专家中野晴行解读为:“动漫已彻底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了日本动漫产业的起点。”

  日本动漫产业还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第一,漫画原作在杂志刊载,进行市场试水;第二,刊载两个月之后,如果内容受欢迎,会被整合成单行本出版;第三,刊载一年至一年半以后,单行本发行良好,作品会动画化;第四,在动画化的同时,商家会马上生产玩具等周边产品。这过程严格地遵从市场规律,等走到第四步时,商品就已铺天盖地地砸向消费者。

  但即使是在这条产业链条中,日本人也有着轻重缓急之分。在中野晴行的《日本动漫创意产业论》一书中,明确把“漫画作者”划分在产业链的上游,他认为,动漫市场上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有影响力的顶级漫画家,才能撑起下游例如动画制作、游戏这样的产业分支。如果上游能创作出6000亿日元的产值,那下游的衍生品就可以创作出十倍。

  中野晴行认为保护产业,发展产业,就是保护漫画家,他断言:假如我们不保护好第一生产者,那产业必将消亡。

  所以,基于这样的论调,日本的动漫产业市场,是围绕“顶级漫画家或顶级漫画团队”为主体进行的。

  新加坡学者Wai-ming Ng 指出:“日本动漫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它将日本的流行文化输出海外。只有它能够与具有霸权地位的美国的动漫产业相抗衡,向人们展示流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仅仅意味着美国化。2002年,日产漫画在美国的市场规模为43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从日本进口钢铁产品的3.2倍。

  目前,世界动漫产品大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anime”一词原来专门界定日本风格的动画产品,现在全球通用;另外,在英语里还衍生出一个新的词汇“Japanimation”,也特指日本动漫。